疫情、
身處之地方的環境、氛圍、
各行各業的狀況、
世界各國各地之間的互動、
人工智能、科技、
氣候...
不停在變...
新常態之出現...
靜下來想想,
孩子最需要有的素質是什麼?
More...
在現今這世代、
於未來的世代裏,
人,孩子,最需要的是什麼?
還需要大量刻板的知識輸入嗎?
於這方面,電腦、人工智能比人類能做到的還要強很多很多。
你覺得重要的是什麼?
會是以下這些嗎?
計劃能力 Planning
檢討能力 Evaluating
解決問題能力 Problem-Solving
變通能力 Flexibility
組織能力 Organization
自發做事的能力 Self initiation
執行功能 Executive function
思考能力 Thinking
自學能力 Self Learning
社交能力 Sociability
溝通能力 Communication Abilities
調適的能力 (自行/ 共同) Regulation - (Self Regulation/ Mutual Regulation)
復原能力 Resilience
自信心 Self Confidence
健康身心靈 Well being - Physical and Psychological
善良,慈悲之心 Kindness and Compassion
... ...
還是愛與被愛的能力 the ability To Love and Be Loved?
成人可怎樣孕育孩子有這些素質?
疫情下,到學校的時候少了,或根本不用回校上課,
在家中,
日常生活中,
我們可做什麼?
重點在於:讓孩子有多點機會去運用這些能力,可以在日常生活中開始。
如孩子想要吃一些食物,可讓孩子自己去想辦法製作、準備;
又如孩子想玩,可讓孩子自己去想想如何去玩,在過程中,讓孩子自發地按自己想法調較玩法,令遊戲變得更有趣;
又如孩子想去一些地方,可讓孩子自己思考、計劃、執行、安排時間、作準備,如需要帶備什麼,和交通怎樣去等;
又如孩子想知道一些事的話,就讓孩子用自己的方法找出答案。
總之,在日常生活中,成人盡量「忍手」,不為孩子代勞,盡量讓孩子就是着自己想做的事,自發地計劃、解決問題、執行、變通、組織、思考、檢討、自學、溝通、與人互動...
讓孩子透過日常生活中的經驗學習,自然地培養出這些素質與能力。
那善良、慈悲、愛的能力呢?
若想培育孩子懂得去愛,先要讓孩子體驗愛,愛可以互相感染、傳遞。你和我,每一個人,每一次與孩子互動,都可選擇放其種子在大家的心裏。
日常生活中,真正存在的陪伴、聆聽,身在、心在...孩子是會感到的。
其實,我們都不知道未來的世界會怎麼樣,就讓孩子活出自己本來的天賦吧!
人若能身、心、靈、行動貫徹自己的真我,會更能活得快樂自在。做事也因着是自己自發的,有熱情、投入,做得好的機會也自然高。
而因為每人的天賦不同,若果每人的天賦、特質都被尊重,得以發揮,人們互助互補,社會亦可以變得不一樣,變得更美。